参与感-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

参与感篇

互联网思维就是口碑为王

  • 专注、极致、口碑、快 互联网七字诀
    • 专注和极致是产品目标
    • 快是行动准则
    • 口碑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
  • 交付商品给用户后,与用户的接触就结束了,后面需要不断地与用户互动,让用户参与到商品的改进完善中来。
  • 互联网思维就是口碑为王,因为用户主要以口碑来选择产品。
  • 信息传播的转变
    • 信息从不对称变为对称
      • 信息对称让用户用脚投票的能力大大增强
      • 信息公平对等特性使网络空间具有极强的舆论自净能力
    • 信息传播的速度暴增,影响范围空前强大
    • 互联网信息去中心化传播,通过社会化媒体,每个人都是信息节点,都有可能成为意见领袖。

口碑的铁三角

  • 口碑的铁三角
    • 发动机:产品
    • 加速器:社会化媒体
      • 在传播中要懂得把好产品输出成精彩的故事和话题
    • 关系链:用户关系
      • 社交网络的建立使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,信息的流动使信任的传递。企业建立的用户关系信任度越高,口碑传播越广。
      • 小米的用户关系指导思想--和用户做朋友
      • 转变为和用户做朋友的观念,是因为今天不是单纯卖产品的时代,而是卖参与感。

参与感三三法则

  •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口碑为王,口碑的本质是用户思维,就是让用户有参与感。
  • 消费者选择商品的决策心理在这几十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
    • 功能式消费
    • 品牌消费
    • 体验式消费
    • 参与式消费
  • 构建参与感就是把做产品、服务、品牌、销售的过程开放,让用户参与进来,建立一个可触碰、可拥有、和用户共同成长的品牌
    • 三个战略:
      • 做爆品;
        • 只做一个,要做就做这个品类的市场第一。
        • 产品线不聚集难以形成规模效应,资源太分散会导致参与感难以展开。
      • 做粉丝;
        • 粉丝文化首先让员工成为品牌的粉丝
        • 其次要让用户获益
          • 功能、信息共享是最为初步的利益激励(吐槽也是一种参与)。
          • 荣誉和利益
      • 做自媒体;
        • 做自媒体是让企业自己成为互联网的信息节点
          • 让信息流速更快
          • 让信息传播结构扁平化
          • 让内部组织结构扁平化
        • 鼓励引导每个员工每个用户都成为“产品的代言人”
          • 遵循“有用、情感和互动”的思路
            • 只发出有用的信息,避免信息过载
            • 每个信息都要有个性化的情感输出
            • 引导用户参与互动,分享扩散
    • 三个战术:
      • 开放参与节点;
        • 把做产品、做服务、做品牌、做销售的过程开放。
        • 筛选出让企业和用户双方获益的节点,保证可持续。
        • 开放的节点应该是基于功能需求,越是刚需,参与的人越多。
      • 设计互动方式;
        • 根据开放的节点进行相应设计
        • 遵循“简单、获益、有趣和真实”的设计思路
        • 互动方式要像做产品一样持续改进
      • 扩散口碑事件;
        • 先筛选出第一批对产品最大的认同者,范围发酵参与感。
        • 把基于互动产生的内容做成话题,做成可传播的事件,让口碑产生裂变。
        • 随着传播的进行,同时会放大已参与用户的成就感,让参与感形成螺线扩散的风暴效应。
        • 扩散的途径:
          • 在开放的产品内部就植入鼓励让用户分享的机制
          • 官方从和用户互动的过程中发现话题并拿来做深度事件传播

产品篇

用户模式大于一切工程模式

  • 进行参与感构建,要尽量减少用户参与的成本以及把互动方式产品化。
  • 消费者也是生产者
  • 用户不仅使用产品,还拥有产品,拥有感使用户遇到问题后不仅会吐槽,还会参与改进产品。

优先处理浮出水面的需求

  • 处理碎片化的需求
    • 优先处理浮出水面的需求
      • 例如先处理热度高的需求
    • 第一时间公示需求改进计划
    • 让团队结构也碎片化
      • 2~3人组成一个小组,长期改进一个功能模块

用户体验的核心是为谁设计

  • 确定为谁设计、好用、好看是用户体验的三个渐进式命题
    • 为谁设计 是用户体验设计的原点
    • 确定原点后,设计坐标系统才能明确下来。
    • 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千差万别
    • 保证好用,努力好看

活动产品化,产品活动化

  • 小米实现了活动产品化,把活动当作产品来设计和运营,持续优化

  • 做产品要运用运营思维,把一些活动的环节植入设计成产品的功能

极致就是先把自己逼疯

  • 极致的产品背后都是极大的投入,都是千锤百炼改出来的

产品第二,团队第一

  • 最专业,就是行业经验和专业能力,一个靠谱的工程师抵得上两个数量级的普通工程师

  • 最合适,就是要有创业心态,对所做的事情极度喜欢,这样就不需要管理制度和KPI

让用户来激励团队

  • 激发团队的热爱

    • 让员工成为粉丝

    • 让员工的朋友也成为用户

    • 要和用户做朋友

品牌篇

不是劈开脑海,而是嵌入大脑

  • 经典定位理论是指开创并主导一个新品类,如何在潜在用户的心智中与众不同。

    • 小米的胜利首先是“互联网手机”这个新品类的胜利
  • 小米做所有产品,都会首先考虑产品的品类逻辑。

    • 用户做选择时,他的内心是先选品类,再选品牌。

    • 小米先创建一个新品类:互联网手机、年轻人的第一台电视

  • 互联网时代,定位在操作方式中,和以前一样讲究用户聚集和传播信息简化

    • 以前是竞品思维,现在是产品思维

    • 以前是劈开脑海,现在是潜入大脑

      • 劈开脑海就是在看不到产品影子的时候,不断教育用户

      • 潜入用户大脑做品牌就是口碑式的做品牌

先做忠诚度再做知名度

  • 小米做品牌

    • 先做只专注忠诚度,通过口碑传播不断强化这一过程

    • 到了足够的量级后,才投入去做知名度

  • 对于一个品牌知名度意味着能让用户看见

  • 美誉度意味着走到了用户身边

  • 忠诚度则代表已在用户心里

  • 所谓粉丝文化,就是看你的品牌有多少忠诚的用户

粉丝效应让猪也能飞

  • 粉丝效应是无法设计的,群体的无意识认知,最终选择决定了最合适该群体的行为方式

  • 粉丝效应都是从一个小族群开始,大家因为某个共同兴趣而聚在一起

  • 去中心化的互联网,未来将分化出无数的兴趣族群

  • 粉丝效应不可设计,但可因势利导,应给予他们更多可参与的互动方式

每个用户都是明星

  • 小米与传统品牌最大的不同:小米与用户一起玩,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,无论是什么时候

  • 小米考虑的是让用户参与进来,让他们和小米官方团队一起,成为产品改进、品牌传播的大明星

做品牌不要输在起跑线上

  • 公司名字:三位一体

    • 中文名易记,易传播

    • 配套的顶级域名可获得

    • 商标可注册

    • 便于国际化推广

    • 生活中早已熟悉,本身带有色彩感和富有情绪

  • 为发烧而生

    • “玩”手机 而不是 “用”手机

    • 创业的产品能够成功的前提是先挠自己的痒处

    • 好的品牌宣言和愿景要简单纯粹,表达自己内心的愿景,也能激发大家对美好的向往

      • 谷歌:整合全球信息,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

      • 阿里巴巴: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

      • 为发烧而生:把产品做好,让人人都买的起;

        • 用即可精神做产品,用互联网方式去掉中间环节,用电商行销全球

        • 高配置、高性能、高可定制

  • 吉祥物米兔

    • 吉祥物是品牌更感性的展示

    • 对于大众品牌而言,它是更为具象的企业性格和情怀的流露,能用更柔性的姿态与用户进行感情交流

    • 米兔:不装、不端、有点二

基础素材是传播的生命线

  • 用户被精美的传播图片吸引访问产品网站时,会从各个角度找到吸引他的产品特点

  • 当用户阅读网站后,就能成为这个品类的专家,这一刻他也会爱上这个产品

  • 小米营销是口碑传播,口碑的本源是产品。

  • 基于产品的卖点和如何表达卖点的基本素材是传播的生命线

四两拨千斤的传播技巧

  • 创办初期,小米品牌的挑战是如何建立信任度

    • 对于全新的品牌,产品的品质就是品牌

    • 明星创业团队

    • 采用和苹果一样的供应商

    • 产品性能

  • 盒子兄弟

    • 双人叠罗汉站在小米手机二代包装盒上

    • 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大家小米产品的品质和做事态度

  • 每个产品都要有自己的木盒子

    • 每个产品都应该有自己的爆破点

    • 爆破点是对差异化品质感和功能的梳理,是对产品特质和品质的展示

  • 做品牌传播,要少花钱、办大事,善用巧劲。要有幽默感、勇于自嘲、自黑。

办一场剧场式的发布会

  • 追求有“沉浸感”的剧场式发布会

    • 现场布置越简洁越好

    • 现场的座椅应该一致

    • 发布会时长不要超过90分钟

    • 场内简介干练,元素集中

    • 发布会的核心是产品,关键表示形式是演示文稿

用互联网思维做电视广告

  • 产品就是明星,用户就是明星

  • 用户是喜欢产品、团队、精神才选择小米。

  • 互联网思维做电视广告

    • 全网互动,把电视广告本身当产品做二次传播

    • 偶尔到电视上做广告,信息越简单越好,尽量做品牌而不是功能广告

    • 电视资源选择上选最大的平台集中爆破

抢首发,上头条

  • 做产品,噱头成不了卖点;做市场,段子也成不了头条

  • 科技圈做产品上头条就需要靠真枪实弹,其中“抢首发,做第一”最直接有效

  • 产品和营销的关系是1和0的关系

  • 没有好产品,一切就会变得没有意义

  • 产品给力,哪怕营销做得差一点,也不会太难看

互联网公关要练“不生气”功

  • 舆论去中心化,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输出节点

  • 互联网是注意力经济,一个品牌和事件的关注度,一定要有碰撞,有矛盾、有张力才起得来

  • 传播途中有不同声音不但正常,还可能是好事,在其中因势利导、抓住主流就可以了

  • 一个传播事件中,如果七成是正面声音就很好了,剩下三成负面其实也无所谓

  • 负面声音

    • 如果是有明确商业目的、有预谋、成规模的攻击,敢于亮剑

    • 对产品或服务的吐槽,快速回应,能解决的以最快速度,最大投入第一时间解决,不能解决的,果断道歉及善后

    • 对于误解,只要不伤筋动骨,在策略层面闭眼不管

      • 互联网传播快,误解很快就会被新的信息覆盖
    • 对于有代表性、成规模出现的误解,进行系统性解决

  • 有些品牌公关事件,偶尔也要讲究娱乐精神,娱乐不仅可以表达态度,还能扭转战局

新媒体篇

不是做广告,而是做自媒体

  • 新营销的第一步,让自己的公司成为自媒体

  • 传统思路是做好媒介渠道,现在是做好内容,以前是你找媒介,现在是媒介找你

  • 企业做自媒体的内容运营,要做到先做服务,再做营销

  • 企业做自媒体的内容品质最重要的是“讲人话”

  • 小米不仅要求让员工成为粉丝,甚至尝试让粉丝成为员工

  • 内容不好,粉丝再多营销效果也会很差,在信息过载后,用户会立即将你拉黑

  • 企业要化精力让自己成为能持续提供优质内容的自媒体,同时,发动用户产生内容

社会化媒体是主战场

  • 传统企业找营销策划人员来做社会化媒体

  • 小米是做自媒体,做内容运营,找产品经理

  • 作为新媒体的运营人员,如果不懂产品,就很难把产品的特点和用户讲清楚

  • 小米做社会化营销有四个核心通道:论坛、微博、微信和QQ空间

    • 传播属性:

      • 微博和QQ空间都有很强的媒体属性,传播是一对多,很适合做事件的传播

      • 微信基于通信录的好友关系,传播一对一,适合做客服平台

      • 论坛主要用于沉淀老用户,论坛也是一对多,但论坛即时性差,有版主的人工介入,容易沉淀信息。

    • 用户关系:

      • 用户关系越弱,信任传递就越弱,参与感的口碑事件扩散效果也就越弱
    • 如何看待品牌的影响力

      • 百度搜索风云榜: 市场指数

      • 淘宝排行榜:销售指数

微博是社会化媒体第一站

  • 运营微博之初的经验

    • 把微博账号当成网站一样去运营

      • 投入重兵

      • 为运营团队配备完善产品经理、主编和编辑、设计师以及软件工程师团队

    • 把微博话题当成网站的频道一样去运营

      • 为每个需要长期运营的微博话题都配备专人来运营

      • 不断总结这些话题的不同特点

    • 一定不要刷屏

  • 炫耀与存在感,是后工业时代和数字时代交融期,在互联网上最显性的群体意识特征。

  • 用户的参与热情最珍贵,应该给他们提供足够便利的工具

年轻人的QQ空间

  • QQ空间运营的经验

    • 空间的用户比微博用户更加年轻

      • 微博用户大多觉得自己是意见领袖,喜欢发表观点

      • 空间的用户更喜欢点赞,单纯表达对某一件事情“知道了”或“还不错”的感觉

    • QQ空间用户相比新浪微博用户,内容外部链接的点击率更高,容易带来流量

微信的新玩法

  • 基于既有的通信录好友关系,微信更适合做服务平台

  • 平台变了,玩法也要变

  • 做社交媒体的运营,要尽可能贴合社交媒体自身的属性

小米论坛是老用户的家

  • 论坛用户习惯泡吧,没事来这里看看,和别人聊聊天,提提意见,能报用户沉淀下来

  • 与微博的差异

    • 内容形式:

      • 微博内容碎片化

      • 论坛内容可以专题结集,比较适合深度内容传播

    • 用户结构:

      • 微博是平行结构,只有认证与否

      • 论坛用户关系则是金字塔结构,类似组织协会,有很强的数字成就驱动,可以凸显专业性

  • 微博是广场,论坛是俱乐部。小米做论坛的方向是用户俱乐部,是老用户的家。

  • 要让用户的参与感落到实处,就一定要给用户特权

服务篇

人比制度重要

  • 小米把KPI指标只做辅助的参考,真正重要的是和用户做朋友,让大家发自内心地去服务好用户比一切都重要

  • 虽然客户服务工作并不直接为公司带来收入,但就当在客户服务方面地投入是市场营销的广告费用就好

  • 在客户服务方面的美分投入,都会带来更大的回报

服务是小米商业模式的信条

  • 商业模式设定上,小米就是把硬件产品当互联网软件看

  • 互联网软件通过海量、微利的方式盈利

用户在哪就到哪做服务

  • 小米最早只使用论坛的形式来做服务,当只有几十个员工的时候,就让全体工程师、创始人都去解答用户的问题

  • 2011年时建立了400电话客服系统和在线客服系统

  • 后来组建微信运营团队

把服务门店做成家

  • 点滴系统专门开发了APP,所有服务体系员工都可以在点滴系统上提出自己的建议

  • 每个人都能看到别人的建议,评论他,给他打分、点赞

快是做好服务的根本

  • 天下武功,唯快不破

  • 互联网七字诀“专注、极致、口碑、快”

标准之上的非标准化服务

  • 提倡“非标准化服务”的本质是,小米重视人的因素超过重视制度

人是环境的孩子

  • 人是环境的孩子,在一个对客户光鲜,对员工将就的环境下,服务体系的员工难免把服务当成一份不得已去完成的工作罢了

设计篇

一剑封喉

  • 小米在产品的文案策划和画面表达上有两个要求

    • 直接,讲大白话,让用户一听就明白

    • 切中要害,可感知,能打动用户

  • 小米做的是口碑推荐,在定义产品的卖点时,需要考虑一个场景,你在那个场景会向朋友怎么推荐。

没人会喜欢塑料花,真实才动人

  • 没人会喜欢塑料花,我们做的设计,要有提问,要有情感,才能打动人。

  • 情感化的着力点

    • 从产品定义本身考虑

    • 善用经典的生活场景或节日文化

设计要有期待感

  • 设计要六百,设计语言别太满,要留有想象空间,要有期待感。

  • 留有期待感是为了让用户更方便参与进来点评。

现场是检验设计的唯一标准

  • 什么才是好的设计

    • 在哪里(Where)

    • 对谁说(Who)

    • 说什么(What)

    • 如何说(How)

一图胜千言

  • 今天是一个读图的时代,如果能用图片表述,就不要用文字

  •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注意力及其稀缺,在海量碎片化的信息中让用户注意并停留,一张特点鲜明的图片胜过华丽的长篇大论

  • 如何设计出一张胜千言的图片

    • 简单直接:简单不等于简陋,而是恰如其分地表现产品最为显著地特点

    • 可感知地情怀:使用搭配等方式不使用文字也可以传递出情怀

    • 适合移动设备阅读:每一张图片都应该考虑在手机、平板电脑上的阅读体验

  • 图片可以表现形象和色彩,文字还需要阅读和转译。从信息传递的角度,视频比图片还要高效

面试设计师的一看二问三PK

  • 一看,看他穿什么,看是否有范。衣服鞋袜,往往能体现设计师的审美能力和搭配能力,让你感受到他的个性和生活品质。

    • 设计师的工作是包装和美化,能设计出好作品的,都得有意识和习惯先包装设计好自己。
  • 二问,问他玩什么,问他看什么

    • 问玩什么,判断他是否见了足够多的好设计,包括工作方面和生活方面的设计。

    • 问看什么,主要看他是否有深度阅读的习惯

  • 三PK,PK他做设计的作品细节,PK他做设计风格的稳定性,最后PK他做设计的态度

设计管理三板斧

  • 品牌的发展:

    • 知名度:大家知道你是谁,让你出现在用户身边

    • 美誉度:让大家觉得你不错,你走到用户身边

    • 忠诚度:让用户爱上你,走到用户心里

  • 有了公司战略,参能有体系的思考你面对的设厂、你的产品,根据独特的DNA拿出鲜明独特的设计。定义战略难,坚定不移地执行战略更难

  • 有了鉴定的战略之后,纪要在执行过程中死磕到底

  • 学会解放团队,激活更大的生产力,提供设计管理的组织保证。

阿黎笔记

亚文化是产品经理的必修课

  • 如何做出年轻人最爱的产品?必须到年轻人生活的第一现场去,感受那里不一样的环境和温度,才能积累起做产品的感觉。

第一现场的参与感

  • 什么样的年轻人现场最优观察价值,人群兴趣趋向最一目了然呢,是充分展示他们兴趣和表达方式喜好的亚文化群体社区

  • 我们对xx的诧异知识对年轻人行为的不理解而已

  • 成规模的亚文化群体聚集的社区不仅仅是内容的产生源,背后也都有着成体系的产品机制的支撑

变化的本质是消费需求

  • 年轻一代消费的是参与感,他不单单说我看到或摸到你的产品,还需要参与进来与品牌一起成长。

主流文化也来自亚文化

  • 参与感是一种基于情感互动和价值认同的新消费需求。

科技要有慰藉人心的力量

  • 如果说 生活科技化 是科技的炫技,那么 科技生活化 就是生活的悦己

  • 寄情于物

  • 未来输入能真正理解消费情绪的品牌,品牌背后的团队除了工程师,应该有设计师和艺术家,他们都是对生活高感知的人群

像艺术家创作般热爱

  • 因为热爱,不管事情大小,我们都会愿意持续学习,持续钻研,持续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情。

烧摄影器材的口碑启示

  • 真正的发烧友关注什么

    • 新奇特,高精尖

    • 产品在某一方面做到极致,就自然能得到发烧友追捧

企业互联网转型需要“爆扁爽”

  • 互联网转型需要内外兼治,由内而外--“爆扁爽”

  • 爆--产品策略,产品结构一定要“爆”

    • 爆不仅仅是做精品,一两款爆品就可以了
  • 扁--组织结构要梳理,要扁平化

  • 爽--团队的激励,要让团队爽

    • 做企业的管理者,把姿态放得更低一点,去和员工打成一片,听听他们像怎么爽,怎么给予他们参与感、成就感。怎么给予他们足够的激励。
  • 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
  • Copyrights © 2017-2022 Ink East
  • 访问人数: | 浏览次数:

请我喝杯咖啡吧~

支付宝
微信